荷蘭菊(Aster novi-belgii)和地被菊(通常指Chrysanthemum spp.中的某些品種,或Dendranthema spp.)雖然同屬菊科,但它們并不是同一種植物。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兩種植物的特征、生長習性及用途等信
荷蘭菊(Aster novi-belgii)和地被菊(通常指Chrysanthemum spp.中的某些品種,或Dendranthema spp.)雖然同屬菊科,但它們并不是同一種植物。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兩種植物的特征、生長習性及用途等信息。
荷蘭菊
- 學名:Aster novi-belgii
- 別名:紐約紫苑、比利時紫苑
- 分類:屬于菊科紫苑屬。
-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達60厘米左右。葉子呈線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期一般在秋季,花朵為藍紫色,中心部分黃色,聚集成傘房狀。
- 生長習性:喜光耐寒,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耐旱,但不耐水濕。
- 用途:常用于花壇、花境布置,也可作為切花使用。是秋季園林綠化的重要觀賞植物之一。
地被菊
- 學名:Chrysanthemum spp. 或 Dendranthema spp.
- 別名:根據品種不同而異,如金光菊、小波斯菊等。
- 分類:屬于菊科菊屬或其近緣屬。
- 形態特征:地被菊多為低矮灌木型或匍匐型多年生植物,高度一般不超過30厘米。葉片形狀多樣,從卵形到長條形不等。花色豐富,包括白色、粉色、紅色、黃色等多種顏色,花朵直徑較小,多為單瓣或半重瓣。
- 生長習性:喜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耐干旱,不耐積水。適宜種植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 用途:主要用于地面覆蓋,能夠有效抑制雜草生長,美化環境。一些品種的地被菊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總結
荷蘭菊與地被菊雖然都屬于菊科植物,但它們在外觀、生長習性和應用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荷蘭菊更適合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于花園中,而地被菊則因其低矮的生長特性,在地面覆蓋方面表現出色。選擇適合自己的植物時,可以根據具體的園林設計需求和個人喜好來決定。
品名:地被菊種子
高度:20~40cm
特點:好種好養,花量大,抗性好。
種植量:1~1.5kg/畝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