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用于牧草、綠肥和草坪覆蓋。其栽植技術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選擇適宜的種植地:白三葉草適合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pH值在6.0-7.5之間最為適宜。避免在重鹽堿土或積水嚴重的地塊種植。
-
種子處理:播種前可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了提高發芽率,可以使用根瘤菌接種劑,促進白三葉草形成有效的根瘤,增強固氮能力。
-
適時播種:春季或秋季是白三葉草的播種時間,具體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而定。春播一般在土壤解凍后進行,秋播則應在霜凍來臨前完成,以確保幼苗有足夠的生長時間。
-
合理密植:根據用途不同,播種量也會有所差異。作為牧草或綠肥時,每畝播種量約為1-2公斤;作為草坪覆蓋,則需增加至2-3公斤/畝。行距保持在15-30厘米左右,株距約10厘米。
-
科學施肥:雖然白三葉草具有較強的固氮能力,但在貧瘠土壤上種植時仍需適當施用磷鉀肥,促進根系發育和提高抗逆性。首次施肥可在幼苗期進行,之后每年春季追施一次即可。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白三葉草的生長,特別是在干旱季節要注意及時灌溉。但也要防止水分過多導致爛根現象發生。
-
病蟲害防治:定期檢查植株健康狀況,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學方法進行防治。常見的病害有銹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地老虎等。
-
修剪與收割:對于用作草坪覆蓋的白三葉草,要定期修剪,控制高度不超過10厘米,促進分蘗和密集生長。作為牧草或綠肥使用時,則可根據需要適時收割,留茬高度不宜低于5厘米,以便快速恢復生長。
-
輪作倒茬:長期單一栽培白三葉草容易造成土壤養分失衡及病蟲害積累,因此建議與其他作物實行輪作制度,如與豆科作物輪作,既能改善土壤結構,又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通過上述措施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提高白三葉草的產量和品質,實現其在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多重價值。
品名:白三葉種子
特點:喜歡涼爽氣候,生長快,抗性好。
種植量:10~15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而定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自然高度:25~40cm
供應規格:種子/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