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百合想要獲得高產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選擇優良品種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百合品種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優良的品種具有生長勢強、抗病蟲害能力強、花大色艷、鱗莖飽滿等優點。可以向當地農業部門或者有經驗的花農咨詢,挑
種植百合想要獲得高產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優良品種 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百合品種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優良的品種具有生長勢強、抗病蟲害能力強、花大色艷、鱗莖飽滿等優點。可以向當地農業部門或者有經驗的花農咨詢,挑選經過認證的優質種球。
二、適宜的栽培環境
- 土壤 百合喜歡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在種植前要深耕土地,一般深度為30 - 40厘米左右,以利于根系伸展。施足基肥,每畝可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 - 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20千克。
- 氣候 百合喜涼爽濕潤的氣候,耐寒怕熱。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5 - 25℃,當氣溫超過30℃時,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在夏季高溫時要注意遮蔭降溫,可采用搭建遮陽網(遮光率50% - 70%)的方式;冬季寒冷地區則要做好防寒措施,如覆蓋稻草、塑料薄膜等。
三、合理的田間管理
- 種植時間與密度 (1)種植時間:百合種植時間因品種而異,一般可分為春植和秋植兩種方式。春植多在3 - 4月份進行,秋植則在9 - 10月份。秋植有利于百合根系發育,第二年春季萌發早、生長快,更有利于提高產量。 (2)種植密度:根據百合品種、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合適的種植密度。通常大鱗莖品種行距為25 - 30厘米,株距為20 - 25厘米;小鱗莖品種行距為20 - 25厘米,株距為15 - 20厘米。合理密植能夠充分利用光照和空間,使植株之間通風透光良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 澆水施肥 (1)澆水:百合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澇。整個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播種后至出苗前要適當控制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芽;出苗后至現蕾期需水量逐漸增加,可根據天氣情況每隔7 - 10天澆一次水;開花期和鱗莖膨大期是需水高峰期,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但避免大水漫灌;收獲前10 - 15天停止澆水,以便于采收。 (2)施肥:除了施足基肥外,在百合生長過程中還需追肥。當幼苗長到10 - 15厘米高時,每畝追施尿素10 - 15千克,促進莖葉生長;現蕾期每畝追施復合肥20 - 25千克,滿足開花所需養分;鱗莖膨大期每畝再追施硫酸鉀10 - 15千克,有助于鱗莖充實飽滿。
- 中耕除草與培土 (1)中耕除草:在百合生長前期要及時中耕除草,既能防止雜草與百合爭奪養分,又能疏松土壤,促進根系呼吸。中耕深度以不傷及根系為宜,一般為5 - 8厘米。 (2)培土:隨著百合植株不斷生長,要適時進行培土,防止倒伏。可在現蕾期前后進行次培土,厚度為3 - 5厘米;鱗莖膨大期再進行第二次培土,厚度為5 - 8厘米。
四、病蟲害防治
- 病害 百合常見的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病毒病等。對于灰霉病,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 - 15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 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 - 1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主要通過選用無毒種球、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拔除病株等方法進行預防。
- 蟲害 百合的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蠐螬等。蚜蟲和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 - 2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000 - 7500倍液噴霧防治;蠐螬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 - 1500倍液澆灌根部防治。
品名:百合
高度:50~100cm
特點:花量大,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球/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