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人參《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神話地理著作,其中記載了眾多奇異的生物、植物和地理現象。在《山海經》的多個篇章中,都有關于“人參”的描述,它不僅是一種珍貴的藥材,還被賦予了許多神奇的特性。1. 人參的形態與生長環境《山海經》描述人參多生長于深山幽谷之中,尤其是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一
《山海經》中的人參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神話地理著作,其中記載了眾多奇異的生物、植物和地理現象。在《山海經》的多個篇章中,都有關于“人參”的描述,它不僅是一種珍貴的藥材,還被賦予了許多神奇的特性。
1. 人參的形態與生長環境
- 《山海經》描述人參多生長于深山幽谷之中,尤其是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一帶。其根部形似人形,有頭、手、足等部位,故名“人參”。
- 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水,多白金。有草焉,其狀如葵,其實如瓜,其葉如桑,其華如桃,其實如李,其實甘而無毒,食之不饑,可以久視,名曰‘人參’。”這里描述的人參具有類似葵花的葉子,果實像瓜,花朵像桃花,果實像李子,食用后能使人不感到饑餓,還能增強視力。
2. 人參的功效與用途
- 在《山海經》中,人參被視為一種能夠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神藥。《山海經·中山經》提到:“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大別之山……有草焉,其狀如韭,其葉如薤,其華青黃,其實如藍,其實甘而無毒,食之不老,可以長生,名曰‘人參’。”這表明古人認為人參具有抗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
- 《山海經》還記載了人參具有治療疾病的能力。《山海經·西山經》中說:“又西二百里,曰太華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葌,其葉如蕙,其實如桃,其實甘而無毒,食之不病,可以療疾,名曰‘人參’。”這里強調了人參的藥用價值,可以預防疾病,治療各種病癥。
3. 人參的文化意義
- 在《山海經》中,人參不僅是物質上的珍寶,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它象征著生命力、智慧與長壽,是人們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象征。
- 人參在古代中國醫學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被認為是“百草之王”,具有補氣養血、安神益智等多種功效。《山海經》對人參的記載,不僅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界的探索與認識,也體現了他們對于生命健康的渴望與追求。
《山海經》中關于人參的描述,不僅展示了古人對這種神奇植物的認識與想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下的醫藥觀念與哲學思想。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