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區生長的一種草根,因其形狀與人參相似,被稱為“貴州人參”或“土人參”,學名為“桔梗科黨參屬植物——華黨參(Codonopsis lanceolata)”。
-
形態特征:華黨參的根部肥大,呈長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頂端常有莖痕,形似人參。葉片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單生于葉腋或枝頂,藍紫色,鐘狀。
-
生長環境:華黨參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尤其是貴州、云南、四川等省份的山地林下、灌叢中或草坡上,喜陰濕、涼爽的環境,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
藥用價值:在傳統中醫中,華黨參被視為補氣養血、健脾益肺的良藥,其功效與人參類似但更為溫和,適用于治療體虛乏力、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等癥狀。現代研究發現,華黨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勞等作用。
-
采集與加工:華黨參一般在秋季采挖,洗凈后曬干或低溫烘干,切片后可直接入藥或泡水飲用。市場上也有華黨參的成品藥材出售,如顆粒劑、膠囊等。
-
文化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參象征著長壽和健康,而華黨參作為“人參”的替代品,在民間享有較高的聲譽,尤其在資源匱乏的山區,它不僅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當地居民日常保健的重要來源。
-
保護狀況:由于過度采挖和生態環境破壞,野生華黨參資源逐漸減少,已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合理利用與保護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華黨參不僅在形態上與人參相似,而且在藥用價值、文化意義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是貴州山區特有的寶貴植物資源之一。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