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參(學名:Talinum paniculatum),又稱作觀音串、土高麗參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其根部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常被用于食療和保健。種植方法1. 選地與整
土人參(學名:Talinum paniculatum),又稱作觀音串、土高麗參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其根部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常被用于食療和保健。
種植方法
1. 選地與整地
- 土人參適應性強,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長效果,應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壤土進行種植。
- 在種植前需深翻土地,深度約30厘米左右,同時施入適量有機肥料作為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2. 繁殖方式
- 分株繁殖:春季或秋季將成熟植株挖出,分割成帶有3-5個芽的根段,然后分別栽植。
- 種子繁殖:春末夏初時播種,將種子均勻撒在準備好的苗床上,覆蓋薄層細土,保持濕潤直至發芽。
3. 定植
- 當幼苗長至10-15厘米高時可進行定植,株行距約為30×40厘米。
- 定植時要保證根系舒展,覆土后輕輕壓實,并澆透水。
4. 田間管理
- 澆水:土人參喜濕怕旱,特別是在干旱季節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但避免積水導致根部腐爛。
- 施肥:生長期可適當追施復合肥或尿素,促進莖葉生長;開花前后增施磷鉀肥,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
- 除草松土:定期清除雜草,結合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發育。
- 病蟲害防治:注意觀察植株健康狀況,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治,如使用生物農藥等環保方法。
5. 采收與加工
- 土人參一般在種植后第二年開始采收,采收期為秋季。
- 采收時先將地上部分割去,然后小心挖掘根部,清洗干凈后晾干或烘干保存。
- 干燥后的土人參可直接食用,也可磨粉制成保健品。
注意事項
- 土人參雖耐貧瘠,但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更為旺盛,因此合理施肥對于提高產量至關重要。
- 過度密植會影響通風透光,從而降低植株抗逆性和產品品質,故應控制好種植密度。
- 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盡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
通過上述方法科學種植土人參,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其產量和質量,還能更好地發揮其藥用價值,為人們帶來健康益處。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