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又名并頭蓮、趕山鞭、半邊蓮、燈籠草等,是唇形科黃芩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地區,如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又名并頭蓮、趕山鞭、半邊蓮、燈籠草等,是唇形科黃芩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地區,如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多生長在山坡草地、林下或溪邊。
形態特征
- 植株:半枝蓮高約20-50厘米,全株被有短柔毛。
- 根莖:根莖短,直立或斜升,具多數細長的須根。
- 莖:莖四棱形,基部常匍匐,分枝較多。
- 葉:對生,葉片卵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邊緣有鋸齒,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被腺點及短柔毛。
- 花:花期6-9月,花單生于葉腋,有時成對著生;花冠藍紫色,長約1.5厘米,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央裂片較大,兩側裂片較小;雄蕊4枚,二強,花絲基部合生成鞘狀。
- 果實:果期8-10月,小堅果卵圓形,褐色,表面光滑。
生境與分布
半枝蓮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耐陰,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中生長,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在中國南方的山區、丘陵地帶常見其身影,尤其在林緣、灌叢下、溝谷旁或濕潤的草地上更為常見。
藥用價值
半枝蓮全草均可入藥,味苦、辛,性寒,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療咽喉腫痛、癰腫瘡毒、蛇蟲咬傷、小便不利等癥狀。現代研究表明,半枝蓮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黃酮類、揮發油、有機酸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
注意事項
雖然半枝蓮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但在使用時也需注意適量,避免過量使用引起不良反應。對于孕婦而言,應謹慎使用,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半枝蓮是一種兼具觀賞和藥用價值的植物,了解其形態特征有助于正確識別和合理利用。
品名:半枝蓮種子
高度:20~40cm
特點:好種好養,花量大,抗性好。
種植量:1~1.5kg/畝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