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與鮮芙花 是三種不同的植物,在中醫中有著各自獨特的藥用價值和應用歷史。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別名:半邊蓮、倒提壺、貓耳朵等。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莖直立
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與鮮芙花 是三種不同的植物,在中醫中有著各自獨特的藥用價值和應用歷史。
半枝蓮
- 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 別名:半邊蓮、倒提壺、貓耳朵等。
-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柔毛。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邊緣具鋸齒。花單生于葉腋,藍紫色,花冠二唇形。
- 分布: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喜生于濕潤的溝邊、路旁及林下。
- 藥用部位:全草。
-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膽經。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濕退黃。用于治療癰腫瘡毒、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黃疸型肝炎等癥。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白花蛇舌草
- 學名:Hedyotis diffusa Willd.
- 別名:蛇舌癀、蛇舌草、龍舌草等。
- 形態特征:一年生小草本,高5-20厘米。莖細弱,匍匐或上升,多分枝,表面光滑或稍有細毛。葉互生,線形,先端尖銳。花白色,極小,單生于葉腋。
- 分布: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如中國南方各省區。
- 藥用部位:全草。
- 性味歸經:甘、淡,涼;入心、肝、肺經。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常用于治療癰疽瘡瘍、淋巴結核、尿路感染等癥狀。
-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15-30g;或制成丸、散劑服用;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鮮芙花
- 學名: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 別名:射干、野百合、山丹等。
- 形態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約60-100厘米。根狀莖短而肥厚,葉基生,劍形,深綠色。花頂生,通常為淡紫色或白色,有香氣。
- 分布:原產于中國東北至西南部,現廣泛栽培于全國各地。
- 藥用部位:根狀莖。
- 性味歸經:苦、平;歸肺、胃經。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適用于治療咽喉紅腫疼痛、扁桃體炎、咳嗽痰多等癥狀。
-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6-9g;或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適量,搗汁涂敷。
以上三種植物在民間醫藥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使用時需注意辨證施治,并遵循醫囑,避免自行亂用導致不良后果。
品名:半枝蓮種子
高度:20~40cm
特點:好種好養,花量大,抗性好。
種植量:1~1.5kg/畝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