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蛇草(白花蛇舌草)
-
簡介:白花蛇舌草,學名Hedyotis diffusa Willd.,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見于中國南方的濕地、稻田邊及溝渠旁。
-
形態特征:植株低矮,莖細長匍匐,分枝多;葉對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銳;夏季開花,花小而白,聚集成頂生或腋生的穗狀花序;果實為蒴果,成熟時裂開散出種子。
-
藥用價值:
-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用于治療癰腫瘡毒、咽喉腫痛、尿路感染等病癥。
- 現代研究表明,該植物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黃酮類、三萜類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種藥理作用。
-
使用方法:通常將干燥后的全草煎湯內服,也可外敷用于皮膚疾病。但需注意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
分布與栽培: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至亞熱帶地區,我國華南、西南等地較為常見。野生資源豐富,亦可人工種植。
半枝蓮
-
簡介: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屬于唇形科黃芩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有悠久的應用歷史。
-
形態特征:植株高度約20-6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葉片卵圓形至寬橢圓形,邊緣具鋸齒;花單生于葉腋,藍紫色,唇形;花期夏季。
-
藥用價值:
- 半枝蓮性味苦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療濕熱黃疸、咳血、便血等癥狀。
- 臨床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對于某些癌癥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輔助癌癥治療。
-
使用方法:一般采用干燥的全草入藥,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外用時可搗碎敷于患處。
-
分布與栽培: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喜生于林下、溪邊陰濕處。適應性強,易于栽培管理。
獨角蓮
-
簡介:獨角蓮,學名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又名天南星、白附子,屬于天南星科天南星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間有著廣泛的藥用歷史。
-
形態特征:植株高可達1米左右,根莖肥厚呈塊狀;葉片大而分裂,形似鳥足;花序由一柄頂生,外被大型佛焰苞包裹,內部為肉質的花序軸,上有許多小花;花后結成紅色漿果。
-
藥用價值:
- 獨角蓮味辛、苦,性溫,有毒。主要功效包括祛風除濕、散結消腫、止痛等,適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瘰疬痰核等癥。
-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獨角蓮含有一定毒性,必須經過炮制處理后方可入藥,且使用時應嚴格控制劑量,避免中毒現象發生。
-
使用方法:通常采用干燥的根莖部分入藥,通過煎煮或者研末沖服的方式使用。外用時可將新鮮根莖切片敷貼于患處。
-
分布與栽培: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以及西南部分地區,多生長于山坡林下或灌叢中。野生資源較為稀少,現已有人工栽培技術。
品名:半枝蓮種子
高度:20~40cm
特點:好種好養,花量大,抗性好。
種植量:1~1.5kg/畝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子/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