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與半枝蓮不是對藥。
在中藥學中,“對藥”指的是兩味或幾味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減輕毒副作用或產(chǎn)生新的治療作用的組合。而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和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雖然同屬清熱解毒類藥材,但它們各自的功效、應用范圍及配伍原則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對藥”。
-
垂盆草:又名石蓮花、吊石草等,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性寒,味甘、淡,歸肝、膽、腎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濕熱黃疸、癰腫瘡瘍、蛇蟲咬傷等癥狀。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垂盆草還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輔助治療。
-
半枝蓮:別名半支蓮、地丁等,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地上部分。其性寒,味苦、辛,入肺、肝、脾三經(jīng)。擅長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通淋。臨床常用于咽喉腫痛、口腔潰瘍、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及跌打損傷出血等癥。研究表明半枝蓮還具備抗腫瘤活性,對于某些類型的癌癥有一定輔助治療效果。
盡管垂盆草和半枝蓮均屬于清熱解毒類中藥,且在臨床上各自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它們的作用部位、主要功效以及適應癥存在差異,故而不能被歸類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對藥”。但在實際醫(yī)療實踐中,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醫(yī)生可能會將兩者聯(lián)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某些由濕熱引起皮膚病時,可以考慮同時運用這兩種藥材來加強清熱利濕的作用。這種組合并非固定不變的“對藥”,而是需要依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調(diào)配。
品名:半枝蓮種子
高度:20~40cm
特點:好種好養(yǎng),花量大,抗性好。
種植量:1~1.5kg/畝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種子/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