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與蛤蟆草(Lobelia chinensis)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科屬、形態(tài)特征以及藥用價值等方面。科屬不同:半枝蓮屬于唇形科(Lamiaceae),而蛤蟆草則屬于
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與蛤蟆草(Lobelia chinensis)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科屬、形態(tài)特征以及藥用價值等方面。
-
科屬不同:半枝蓮屬于唇形科(Lamiaceae),而蛤蟆草則屬于桔梗科(Campanulaceae)中的婆婆納屬(Lobelia)。這是兩者最根本的區(qū)別之一。
-
植物形態(tài)差異:
- 半枝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30-80厘米,莖四棱形,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qū)挋E圓形,邊緣具鋸齒;花單生于葉腋,藍紫色,花冠二唇形。
- 蛤蟆草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僅10-40厘米,全株被腺毛;葉子互生,線狀披針形至長圓形;花序為總狀,花小,藍紫色,花冠呈漏斗狀。
-
生長環(huán)境與分布:
- 半枝蓮喜光耐旱,適應(yīng)性強,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區(qū)較為常見。
- 蛤蟆草多生于田邊、路旁濕潤處,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尤以華東、華中等地較為普遍。
-
藥用價值及應(yīng)用:
- 半枝蓮: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肝炎、胃痛、咽喉腫痛等癥。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其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作用。
- 蛤蟆草:味辛微苦,歸肺經(jīng),功能宣肺化痰、利咽解毒,主要用于咳嗽痰多、喉痹腫痛等癥狀。民間還常用作外敷藥物,治療瘡癤癰腫。
-
化學成分:
- 半枝蓮富含多種黃酮類物質(zhì),如巴馬汀等,這些成分賦予了它顯著的抗氧化和抗癌活性。
- 蛤蟆草中含有生物堿(如龍膽堿)、揮發(fā)油等有效成分,其中某些生物堿具有較強的鎮(zhèn)咳平喘效果。
雖然半枝蓮與蛤蟆草在外觀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們在植物學分類、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以及藥理作用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了解這些區(qū)別有助于正確識別和合理利用這兩種植物資源。
品名:半枝蓮種子
高度:20~40cm
特點:好種好養(yǎng),花量大,抗性好。
種植量:1~1.5kg/畝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yīng)規(guī)格:種子/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