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種球大麗花種植方法一、選地與整地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且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大麗花喜光,光照不足會導致植株徒長、開花少甚至不開花;良好的排水性可以避免根部積水腐爛。土壤以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宜。在種植前要深耕土地
進口種球大麗花種植方法
一、選地與整地
- 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且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大麗花喜光,光照不足會導致植株徒長、開花少甚至不開花;良好的排水性可以避免根部積水腐爛。
- 土壤以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宜。在種植前要深耕土地,深度約30 - 40厘米左右,同時結合深耕施入充足的基肥,每畝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2000 - 3000千克、過磷酸鈣30 - 50千克、硫酸鉀15 - 20千克等,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
二、種球處理
- 選擇健康飽滿、無病蟲害、芽眼飽滿的進口大麗花種球。健康的種球是培育出茁壯植株和美麗花朵的基礎。
- 種球在種植前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可以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按照說明書配制成溶液浸泡種球30分鐘左右,撈出晾干后再進行種植。這一步可以有效預防種球攜帶病菌,減少后期病害的發生幾率。
三、種植時間
- 春季和秋季是進口大麗花種球適宜的種植時間。春季一般在3 - 4月份,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進行種植;秋季則在9 - 10月份,此時氣溫逐漸降低,但還未到寒冷的冬季,有利于種球生根發芽。
- 在南方溫暖地區,秋季種植更有利于第二年春季的生長開花;而在北方寒冷地區,春季種植更為常見,可以避免冬季嚴寒對種球的影響。
四、種植方法
- 按照種球的大小確定種植深度,一般種球頂部距離地面3 - 5厘米為宜。如果種球較大,可以適當加深種植深度;種球較小,則淺一些種植。
- 種植間距根據品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小型品種株行距可保持在20 - 30厘米×30 - 40厘米,中型品種株行距為30 - 40厘米×40 - 50厘米,大型品種株行距則為40 - 50厘米×50 - 60厘米。合理的株行距可以保證植株之間有充足的生長空間,有利于通風透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 種植時將種球芽眼朝上放入種植穴內,然后覆土,輕輕壓實土壤,使種球與土壤緊密結合。種植后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種球發芽生根。
五、田間管理
- 澆水
- 大麗花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在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幼苗期需水量較少,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增加澆水量。夏季高溫季節,水分蒸發快,應早晚各澆水一次;春秋季可每隔2 - 3天澆水一次;冬季則要減少澆水頻率,保持土壤稍微濕潤即可。
- 遇到連續降雨天氣時,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根部腐爛。
- 施肥
- 除種植時施入的基肥外,在生長期還需要追肥。當植株長到10 - 15厘米高時,開始追施次肥,以氮肥為主,如尿素等,每畝用量約10 - 15千克,促進莖葉生長。
- 當花蕾開始形成時,要增施磷鉀肥,如磷酸二氫鉀等,每畝用量8 - 10千克,以滿足開花對養分的需求。每隔15 - 20天追施一次肥,直到花期結束。
- 中耕除草
- 定期進行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生長。同時要及時清除雜草,避免雜草與大麗花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
- 搭架與修剪
- 對于一些莖桿較細弱或者大型品種的大麗花,當植株長到一定高度(30 - 40厘米)時,需要搭架支撐,防止植株倒伏。可以使用竹竿、鐵絲等材料搭建支架,將植株主莖綁縛在支架上。
- 修剪方面,主要是剪除枯枝、黃葉、側枝以及過多的花蕾。每個枝條保留1 - 2個花蕾,這樣可以使營養集中供應給留下的花蕾,使花朵更大更艷麗。在花謝后,及時剪去殘花,減少養分消耗。
六、病蟲害防治
- 病害
- 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等。白粉病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白色粉狀物,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莖和花,發病部位出現黑色斑點。
- 預防措施包括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加強通風透光等。一旦發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 - 15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 - 20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 - 10天噴一次,連續噴2 - 3次。
- 蟲害
- 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等。蚜蟲群集在嫩梢、花蕾等部位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長不良;紅蜘蛛會刺吸葉片汁液,使葉片出現黃色小點,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
-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物理防治如利用黃色粘板誘殺蚜蟲;化學防治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 - 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 - 4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注意交替用藥,避免產生抗藥性。
品名:大麗花
高度:50~100cm
特點:花量大,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種球/盆栽